GPIT技术全称: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ene Phenotype Induction Technique)
欢迎您访问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官网www.gpit.org

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
Yunnan Eco-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热烈祝贺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网站改版成功 

12/06

2011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范圣楠李莉记者闫艳高杰    在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檀溪湾景区的一个蓝藻收集点,一道围网两侧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侧水面上整齐地长满了水生植物,水质清澈透明;另一侧的水面漂浮着一层厚厚的蓝藻水华。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据介绍,这是《紫根水葫芦消除蓝藻净化水体关键技术结合与示范》项目之一的300亩科研示范滨湖沿岸治藻示范点,而这一项目属于“水污染治理省级专项课题”。水...

11/15

2011

富营养化藻型湖泊污染的治理在世界上一直是一个重大难题,我国各地对治理蓝藻都非常重视,采取了多种方法,但治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水葫芦作为观赏植物被引入我国,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普通水葫芦虽然能够吸收水中富营养物,但其柄叶长根系短,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水面,严重遮光,不但阻挡了水中溶解氧的生成,而且其快速繁殖...

11/11

2011

   10月下旬,昆明航天疗养院滇池水域里进行的普通水葫芦和紫根水葫芦治理蓝藻及水污染比对试验,让紫根水葫芦抑制、降解蓝藻,净化水体的能力再次得到验证。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的报告显示,仅投放水葫芦20余天,试验水域两个水塘的水已由劣五类分别达到了接近国家地表水的三类、二类水质标准,其中紫根水葫芦更胜一筹,显现出明显的净化能力。   类似的试验早在2008年就已进行过两次,在滇池边西华湿地2....

11/10

2011

 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研究农村的资深专家崔传义,偕同80多岁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名誉会长王郁昭在云南进行调研时发现,一家民营企业的生物创新成果,竟使长期棘手的滇池蓝藻水污染治理变得有效易行,成本低廉,如若推展开来,可谓意义重大。在采访中,崔传义认为,有效的支持,特别是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记者为此进行了专题采访。  试点成功:关键技术给滇池带来新转机  记者:这...

11/08

2011

   在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檀溪湾景区的一个蓝藻收集点,一道围网两侧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侧水面上整齐地长满了水生植物,水质清澈透明;另一侧的水面漂浮着一层厚厚的蓝藻水华。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据介绍,这是《紫根水葫芦消除蓝藻净化水体关键技术结合与示范》项目之一的300亩科研示范滨湖沿岸治藻示范点,而这一项目属于“水污染治理省级专项课题”。水面上整齐生长的水生植物是通过生物工程技术...

11/07

2011

【解说】记者11月1日了解到,由云南省生态研究所自主培育的“紫根水葫芦”试点投放取得初步成果,紫根水葫芦或将成为蓝藻克星,助力滇池治理。    记者来到位于滇池水域的龙门生态公园,这里曾在两年前试点投放了约20亩的紫根水葫芦。记者看到,云南省生态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将池子里的水舀出,水呈透明状。但是在一堤之隔种植普通水葫芦的水域,情况却大不相同,工作人员用力拨开附着于水葫芦根部的一层蓝藻,看到的...

11/02

2011

   【导语】水葫芦和蓝藻一直都是水质恶化的导火索,但是在无锡我们看到另外一番景象。水葫芦竟然成为蓝藻的天敌,并在抑制蓝藻的大面积的扩散,净化已经腐坏的蓝藻。据介绍这种有超强净化功能的巨紫根水葫芦,是蓝藻的克星..     水葫芦和蓝藻一直都是水质恶化的导火索,但是在无锡我们看到另外一番景象。水葫芦竟然成为蓝藻的天敌,并在抑制蓝藻的大面积的扩散,净化已经腐坏的蓝藻。据介绍这种有超强净化功能...

10/27

2011

马山檀溪湾一片湖面上,原为蓝藻收集点,现被绿油油的水生植物所覆盖,湖水清澈。成功进行这项藻华水污染治理实验的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长三角基地、无锡智者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公司生态学博士王益群介绍,这是依据自然界“相生相克”原理研究出来的重大科技成果。10月25日从北京传来消息,经国家农业部鉴定,已将此纳入国家“863”高端技术推广之列。     此次在太湖大面积实验成功的“人工操控化学生态法”...

10/27

2011

   太湖蓝藻治理又有新招,被称为“蓝藻克星”的紫根水葫芦在太湖水域无锡地区试点投放一个多月初显成效。     记者10月27日在无锡滨湖区马山檀溪湾附近看到,这里约7亩的太湖湖面上长满了紫根水葫芦。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是一处蓝藻收集点,从今年9月起开始投放紫根水葫芦。“当初这里的蓝藻有三四厘米厚,藻生物量为每升5-6亿个。投放紫根水葫芦21天后,藻类去除率达98.5%,总氮、总磷等其他...

10/26

2011

技术人员从水中拉起了一根巨紫根水葫芦。 宦玮 摄    去年,无锡惠山古镇龙头河上的水生植物——巨紫根水葫芦为杀灭蓝藻立了大功。昨天,记者在太湖边发现,改良后的巨紫根水葫芦又在太湖边“吃”起了蓝藻,灭藻功效比去年还要显著。仅一个多月,7亩大小的试验水域水质就得到明显改善。    昨天,记者来到马山檀溪湾上海纺织工人疗养院附近,这里的太湖水域宽阔无边,靠近岸边的一块近7亩大的水面上,覆盖着一片...

10/25

2011

太湖明珠网特稿:众所周知,蓝藻治理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蓝藻治理的路径也不止一条。但记者发现,紫根水葫芦有望成为太湖蓝藻治理新的生物利器。这种植物是由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改良培育的,并由无锡智者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应用和推广,经试验证明,它可以起到吸附蓝藻,净化水质的作用。据监测报告显示,仅仅投放水葫芦20天左右,池塘中的的水质已由原来劣五类达到了接近国家地表水的二类水质标准,紫根水葫...

10/25

2011

  25日,无锡智者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来到马山檀溪湾蓝藻收集点,查看紫根水葫芦的生长情况。目前,这7亩被用于治理藻华水污染项目的紫根水葫芦生长良好,依靠其发达的根系杀死蓝藻,同时以比普通水葫芦快6-8倍的速率快速降低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并能持续吸收利用死藻分解后释放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另一方面,紫根水葫芦的繁殖力只有普通水葫芦的1/5-1/8,在有效改善水环境的同时,也不会造...

10/24

2011

▲滇池边海埂公园内投放了紫根水葫芦的水面。 本报记者 沈则瑾摄▼科研人员手中举着的是紫根水葫芦。  有望治理    不到昆明,不知道蓝藻会把滇池伤得这么重,湖面上好似泼了一层绿色油漆。10月15日,记者站在海埂公园内的滇池岸边,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治理了多年依然是五类、劣五类水的滇池?最近不是还传出昆明拟启动滇池“申遗”的消息吗?  不断有人告诉记者,昆明这几年对入滇河道的治理、环...

08/21

2011

昆明市民都“憎恨”水葫芦,因为它加重了滇池的污染,但我省科研工作者通过4年研究培育出的新品种水葫芦,有望用来治理滇池污染。新水葫芦根为紫色“与传统的水葫芦相比,新培育的水葫芦根系发达,叶子小,而且它的根是紫色的。”云南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那中元用传统的水葫芦和他们所培育的巨紫根水葫芦做对比,蛮有兴致地向农业部、环保部以及省市有关领导介绍。传统的水葫芦根系只有10多厘米长,而巨紫根水葫芦的根系却...

08/11

2011

                    新华网云南频道8月21日电(记者杨跃萍)滇池蓝藻污染生物治理技术获得突破。云南科技人员经过四年多艰苦攻关,利用普通水葫芦改良培育的"巨紫根小柄叶水葫芦",经试验示范证明可成为滇池蓝藻污染的"克星"。     在滇池畔的西华湿地,"巨紫根小柄叶水葫芦"在两片试验示范水域"制造"出一番令人鼓舞的清新景象。隔离带拦截出的试验示范水域中,清澈的水面上飘浮着盛...

05/26

2011

我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最近的一项科研成果,在用生物新品种——紫根水葫芦吸收重金属砷试验中取得重大突破。   我省生态农业研究所经多年试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紫根水葫芦”。经实验室试验,紫根水葫芦对重金属、毒物等的吸收能力极强。该新种和传统水葫芦有重大区别,其最大优势是抑制叶片生长(叶片只有普通水葫芦的约1/10),促进根系发达——根系长达80厘米以上,可保证根部在一年时间内不腐烂不发臭,可为水体...

05/26

2011

我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最近的一项科研成果,在用生物新品种——紫根水葫芦吸收重金属砷试验中取得重大突破。   我省生态农业研究所经多年试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紫根水葫芦”。经实验室试验,紫根水葫芦对重金属、毒物等的吸收能力极强。该新种和传统水葫芦有重大区别,其最大优势是抑制叶片生长(叶片只有普通水葫芦的约1/10),促进根系发达——根系长达80厘米以上,可保证根部在一年时间内不腐烂不发臭,可为水体...

05/21

2011

全球花木网11月10日资讯:大家首先会想到覆盖在云南滇池水面上那些绿油油的生物,它的生命力极强,一潭水里只要有一株水葫芦,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长满整个水面,让水里的其他生物缺氧而死。因此,人们往往把水葫芦当做一种“毒草”来对待。   通过研究人员的深入研究,披在水葫芦身上多年的“毒”外衣慢慢被脱掉,人们看到了水葫芦的“内在品质”———在生长期间可以吸附水体里的氮、磷、钾等物质,打捞后分离出的水...

05/08

2011

 据新华社昆明5月4日电(记者杨跃萍)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承担的“紫根水葫芦净化水体综合技术研究”近日获得突破。研究组研究发现,利用普通水葫芦改良培育的紫根水葫芦的干根粉,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砷、镉、铅等有毒有害金属,净化受有毒有害金属污染的水体。  砷、镉、铅等有毒有害金属对水体形成的污染,是造成大米、水产品等食物被有毒有害金属污染的重要原...

05/05

2011

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经多年试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紫根水葫芦”。经实验室试验,紫根水葫芦对重金属、毒物等的吸收能力极强。该新品种和传统水葫芦有重大区别,其最大优势是抑制叶片生长(叶片只有普通水葫芦的约十分之一),促进根系发达——根系长达80厘米左右(有的根系可达1.2米以上),长达一年以上的时间根系不腐烂不发臭(可为水体输送大量氧气并吸收砷等重金属污染物,还可吸附降解蓝藻等),根系以紫色为主...
紫根水葫芦专栏
Purple root water hyacinth column
Copyright @ 2014-2024 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海源北路丽阳星城99号  邮编:650000     电话:0871-68323648 、68323744   传真:0871-68322277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
Yunnan Eco-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