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第二次绿色革命与GPIT作者:那中元 杨红军((《云南农村经济》2003年第5期) 中国农产品出口随着入世不是预计的增加,而是在多国受阻,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进口国的技术指标改变,另一方面是抽检批次增加。很多人把这种对进口国人民负责的举动归罪于对中国的歧视和绿色壁垒。科技文摘报2002年11月1日登了一篇新华社文章《科技点评:标准与壁垒要分清》,认为把这种技术标...
超高产优质生态农业解决五个层次难题作者:那中元(2014年10月17日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万物生长靠太阳,能动抗逆促生存。这是所有植物与环境和谐进化发展、能动抗逆绝境逢生的根本动力。 超高产优质生态农业继承创新辩证唯物观、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深层自然规律为师,从而既符合自然法则,又不盲从自然条件,是能动地激发作物潜性功能、以和谐外界自然规律为基础,可不断深化、接近自然真理,又造福...
GPIT——避免转基因潜在危险的理想之路作者:张田勘(发表于2001年10月7日科学时报) 探索一种把食物的高产、好口味、富营养与安全性结合起来的理想生物技术是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最高追求。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国外和国内的两种探索理想的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初步成果为人们指明了新的方向。这或许就是采取更为温和、更为周全的步骤,寻找与自然天性相符合的方式来增加食品产量和改善品种的最好方法...
云南糖业出路的思考作者:那中元,蒋晖(《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第一期) 糖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农产品,糖业是稳定人心的重要产业,在过去20多年里,我国一直是糖的进口国,20世纪90年代,我国糖的年进口量最多时超过400万吨,一直以来国家都在密切关注世界糖业的发展状况。目前,世界人均食糖年消费21公斤,美国39公斤,而我国属于低糖耗的国家,只有6.6公斤,根据糖市场发展的规律来看,...
只要有真正支持重大原创科技的意识和机制中国肯定近期能获诺贝尔奖——与《为什么中国人近期与诺贝尔奖无缘》商榷作者:那中元,杨红军(原载于2002年第23期《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02年第20期旭东同志的“为什么中国人近期与诺贝尔奖无缘”从多角度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百年与诺贝尔奖无缘的多种原因,无论是从思维定式的科研素质的不利,还是中国人处世原则产生的立项选题误导,还是经济条件...
用新途径解决北部干旱难题可能要重新讨论南水北调目的及相关经济生态问题作者:那中元, 杨红军(2002年2月5日《今日信息报》,2002年2月《田野》) 北部总体干旱缺水及阶段性旱涝交替的灾害状况,随着北方人口增加,有效植被减少,环境条件恶化,灾害性气候不断加剧恶化,南水北调已经多番论证,终于动工,这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发展,解决北方主要农作物干旱状况...
质疑我国率先允许转基因水稻商业种植的必要性作者:那中元(2004年12月17日发表于《科学时报》) 近日,看完《科学时报》2004年12月4日报道的新闻《我国可能率先允许转基因水稻商业种植》一文,心情十分沉重。就在今天人们已经全面认识到生物入侵会造成巨大危害损失,千方百计严查严防之时,我国却有可能让一种并不急需解决什么重大生产难题的,又很有可能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生物造成潜在严重安全的、...
IT泡沫早已破灭,基因泡沫也该降温作者:那中元(2001年4月7日发表科学时报) 人类基因组测序已经基本完成,从正确科学方法冷静分析这些结果,应该得到一个早该得到的结论——基因泡沫也该降温了。因为测序的结果和原先的预计远远不相符合,人与人之间的基因差异几乎小到微不足道的水平,根本无法解释证明基因是生命性状差异的主宰这一炒过头的理论玄学。西方有句名谚“上帝和狗只差一步”,对于IT和基因泡...
《科学面对转基因食品》科学吗?那中元1 杨红军2(1.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 2.云南民进省委经济政法委员会委员)载于:北京后稷绿色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绿色农业专辑》 云南日报2006年8月16日登了一篇名为《科学面对转基因食品》的文章,其中的最重要观点,“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其虽符合“主潮流”科学理论,但是否具客观真实性,还是...
转基因不是消除全球饥饿贫穷唯一技术作者:那中元(2001年6月30日发表于科学时报) 从现实总体看,转基因技术完全没有能力单独支撑消除全球饥饿贫穷。 因为饥饿贫穷首先是一个综合社会问题,其次才可能是科学技术问题。即使从纯科学造福人类的角度看,现有模式的转基因技术也很难消除饥饿贫穷。其原因在于:首先,转基因技术的食品是否安全,其次,转基因植物的大面积种植对自然环境的冲击和破坏问题,...
抗逆高光效加“非毒性机理防治病虫害”创建中国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作者:那中元《情系三农》丛书之《科教兴农》 中国的农业可否持续发展,特别是可否高效持续发展,已成为办实事的本届中央领导最最关心和耽心的第一大事。而中国农业可否高效持续发展,除了政策社会、人文、基础条件等一系列有机相关性外,自身则看有无划时代的重大创新科技平台,及在平台上高屋建瓴的发展可能。 一、辩证地看现代农业与历史农...
国农业能否变入世的压力为机遇? 那 中 元 杨 红 军 世界农业的发展已从石化农业的双刃剑中惊醒。为了当代人的健康需要,也为了后代的发展基础,提出并迅速向可持续农业方向转变。发达国家在从石化农业向可持续农业转化中可谓占尽了天时和地利。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到发展条件的经济水平需求,都是绝对领先,从发展促动力的科学技术的总体外观水平仍是遥遥领先。但为了解...
论中国生物工程发展方向 作者:那 中 元(载于2002年第三期《田野》) 据悉中国又要加大支持转基因技术力度,心头十分沉重。我们先不去讨论有争议的转基因可能存在的生物污染、生态污染和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问题,我们假定这些污染和破坏即使不存在,转基因技术既无理论创新,又无可应用重大突破性创新价值,更没有解决中国现存一系列重大生产难题可能,对于这种错误跟潮的产物,在中国现在条件情况下,有无...
阳光农业与能量革命作者:那中元(2001年7月21日发表于《科学时报》) 摘要:能量应用革命是人类进步与辉煌的根本,二十一世纪人类能否持续辉煌,取决于能否使能量应用再次革命,“阳光农业”使能量应用再次革命已不是梦想。 主题词:阳光农业 能量革命 可持续发展 GPIT 光合速率大幅提高 人类现代文明的辉煌,起源于能量应用的第一次革命,即以不可再生能源的生化产品为主要能...
阳光农业,人类福祉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生态农业专家:那中元 全球“现代化”农业高产出,几乎均是以 “成本外摊”的石化能量高耗高消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生态保护又是以一种无法满足全球发展需要的低产出为代价,能否走出一条既基本满足控制下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需要,能少投入、高产出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呢?多年的科学实践证明,以生物工程新途径诱导调控技术大幅度提高的光合速率为中心的“阳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