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IT技术全称: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ene Phenotype Induction Technique)
欢迎您访问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官网www.gpit.org
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
Yunnan Eco-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那中元做客人民网直播间

发表时间:2012-02-21 11:02

2012年2月21日10:00,那中元老师将做客人民网访谈直播间,与各位网友交流,敬请关注。
  
[嘉宾简介]

    那中元,GPIT、那氏一号、紫根水葫芦的首创者,中医世家后裔。出生于云南保山,满族。下过乡,当过工人,当过教师。1974年,那中元就读于云南农业大学农机设计制造专业,1977年因成绩突出而留校任教。1978年提出“气流式联合收割机设想”并独立设计研制,因为这项发明,1984年被特邀参加中国首届机构发明创造大会。1985年,发明“简易高效型进化装置”,获得国家专利。1988年,发明“定向移植栽制钵器”,获得国家专利。

在昆明西山脚下、滇池湖畔原昆明航空疗养院内的示范项目现场拍摄的水样。左为滇池内普通水葫芦下面的水样,右为项目2号池紫根水葫芦下面的水样。

昆明滇池海埂公园紫根水葫芦治理前后对比,治理后清澈见底,经有关部门取样监测已达地表水Ⅲ类,水底竹框为蓝藻吃死挺水植物后遗留。


访谈内容文字直播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关注本期那中元教授访谈栏目。[13:52]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本期的人民网访谈栏目。很荣幸我们本期邀请到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那中元教授和北京爱尔斯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武学军先生做客人民网访谈直播间。请两位和我们的各位网友打个招呼吧。[10:06]

    [那中元]:各位网友,大家好。[10:07]

    [武学军]: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10:07]

    [主持人]:那教授给网友们打招呼的方式也非常特别。那教授,据我了解,您对中国的水污染治理这项工作和事业已经潜心研究很多年了,您对目前的中国水污染情况有着怎样自己独特的见解呢?水污染对我国环境污染有多大的影响呢?[10:08]

    [那中元]:水是生命之源,干净、充足的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没有干净、充足的水资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健康生存发展的。现在,中国的水资源在经济发达地区,90%左右的水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到70%的水已经是比较严重的污染。[10:08]

    [那中元]:中国本身是一个耕地、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不仅是资源少,而且它还具有地域、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地域、时空的不均匀性又加剧了它的自然流失的水资源的短缺。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污染,水资源污染程度越来越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水质性缺水就加重了资源性缺水的矛盾。水质性本身有均质性和多层次的循环性这样的一个平衡资源的能力和自净化的能力,但是这个能力遭到了污染以后,一方面它的污染扩散能力和快速危害显现远大于土壤。另一方面治理紧迫性和难度也远远大于土壤污染,水污染导致鱼米村变癌症村,10%的毒大米都是水污染所赐。随着水污染增多,丰水地区水质性缺水严重加剧水资源紧缺恶果已正在显现,饮用水源安全难以保证、水价越来越高、限水措施越来越严格,但这仅只是开端,退缩战略成本外摊的水污染治理模式,正加剧着耕地的快速缩减,耕地短缺高产压力的大肥大水多农药模式又加剧着耕地成本和土壤破坏恶性循环的面源污染程度。这种日益凸显的严重并恶性互作的生态矛盾若不能从各自源头治好而得到有效解决,二三十年后必将渐进甚至达到生态大系统崩溃临界点,这个后果是极其严重的。[10:10]

    [主持人]:现在的水污染治理基本上都是通过一种措施手段来对它进行治理,而不是通过自然能力的净化的形式来自动的对环境进行去污能力的排除。蓝藻污染在整个水系污染当中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目前滇池、太湖、巢湖这些都是国务院的一些重点工程,在这些湖泊当中实现三类水质,是否能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怎么才能实现这样一个目标?[10:11]

    [那中元]:如果科学治理是肯定可以达到的。但是治理的难度是非常大。大家都知道,所有的事物都是破坏容易,做好难。水污染治理尤其如此。蓝藻污染治理又是难上之难。为什么?因为藻型化污染是富营养污染为基础的生态演替型的污染。这样的污染就破坏了原有的水体里面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它还可以形成内源的不断恶性循环污染。这样的情况下,过去我们的治理往往陷入了四大理论误区,还有三个技术难题。所以,治理起来非常难。[10:12]

    [那中元]:四大治理误区:首先把有生命可内源恶性循环污染的蓝藻,等同于无生命的富营养污染简单累加可逆;二是把复杂的生态系统演替性的藻型化,简单归结为单一的水体富营养结果;第三,无视底泥本身的蓄污生态良循环利用“库”效应,随生态系统演替为“源”效应的复杂变化效应关系;第四把水体均质特性和水动力加剧的共同污染扩散相对有限比速率作用的有限比面积无限扩大化。[10:14]

    [那中元]:技术瓶颈难题是,一是没有快速过渡性微、小生态演替为主的内源源头的高比速率制服蓝藻水华的创新技术。第二是没有无二次污染的高比速率持续削减富营养等污染物为三类二类水质的创新技术。三是没有使水体快速变清生态系统快速进入可良循环恢复的创新平台技术。[10:14]

    [主持人]:那教授总结的七点是目前藻类污染当中非常大的难点和难题。请武总为大家简单介绍中国目前水资源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哪些支持才能把它解决掉呢?[10:15]

    [武学军]:谈到这个问题,其实和我们国家的其它环保问题一样,它的核心问题就是说,我们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我们的资源原约束的核心矛盾问题。原因在这里。那老师从我国湖泊生态修复的技术角度层面讲了这个,我们必须将过去点的治理上升到面的治理和生态立体治理的思路来解决。[10:17]

    [武学军]: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种环境资源因素从长期来看,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矛盾。我们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约束的矛盾问题是长期存在的。从大的层面来讲,我们必须首先从政策层面做好它的整体规划。就是说,必须把生态的系统化治理,不能像过去一样,就点治理,出了问题当时解决,必须立足长远。所以,我们从规划入手,必须做长期规划。这个规划不能只是从点的规划,必须上升到一个生态层次的面的规划。这是一个问题。[10:17]

    [武学军]:另外一个问题,从经济的角度讲,我们必须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结构方式。不解决经济结构方式,始终对环境负荷的存在,必然导致环境问题的一个根源。但是,又回过头来说,经济结构的转型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必须在长期来看是这样去规划,从当前来说,可能未来十到二十年,我们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必须要有一个过程。但是我们现在现实的环境问题是,这个已经刻不容缓了,给你的时间并不多。比如我们2007年的太湖蓝藻污染,我们几百万人口面临喝不上水的问题。解决当前的问题,是我们国家做了“十一五”的水专项、“十二五”规划也好,可能当前我们做这种污染源的末端治理,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还是一个主要的解决方式。所以,我们立足于长远,转变经济结构方式,在当下,我觉得更可能迫切可行的是我们要找到现在能够解决我们现实问题的污染的解决办法。[10:18]

    [武学军]:具体到紫根水葫芦,是进行末端治理的一个非常好的廉价的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水污染治理模式。所以,在这一点上,我是比较看好这个紫根水葫芦在整个水域治理这方面发挥的作用的。[10:18]

    [主持人]:武总提到了水葫芦,现在对于大多数网友而言提到水葫芦有畏惧感,因为它是主要的污染源,水葫芦泛滥了必然影响湖上的交通运输和一些游船的行进。请那教授为我们解释一下水葫芦在这些方面都会起到哪些影响?这个问题怎么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10:18]

    [那中元]:普通水葫芦既被称之为“净污之王,同时又被有的人认为是“污染祸首”,实际上这些问题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来自大家可以看得见的事实。为什么会这样?[10:19]

    [那中元]:首先,普通水葫芦的形态特征,它是小根、长柄、大叶的形态。它的根很少,柄很长,叶片很大(图),形态特点就决定了它的一些功能特性。它的净化水的污染功能特性主要是以快速生长吸收利用水体的富营养物和其他污染物为主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就必然带来了它的局限性和被制约性。它的局限性和被制约性,在人造的污染很严重的程度情况下,它的吸收转化速度赶不上人造污染程度,再加上自己的二次污染,它就造成更严重的水污染,这就是它被称之为“污染祸首”的重要原因。[10:19]

    [那中元]:它本身又被称为“净污之王”,因为它的生长速度是所有水生植物当中生长最快的植物,这个特点就决定了它在水域条件下能够尽快将水中的富污染物等污染物吸收转换掉。这种吸收转换,因为被制约性很强,除了它被称为“污染祸首”以外,它在正常地水体净化,净化到一定的时候,它随着净化,水质的变化,速度越来越慢,加上它本身有二次污染,长期覆盖,号称缺氧环境的的二次污染,就对整个生态平衡造成影响。然后,它也就不可能把比较变好的水变得更好,达到优质水。所以,在过去的所有治理当中,普通水葫芦既被称之为“净污之王”,能够快速使一些水条件变好,但是它又不可能把水变得很优质,不可能把水变成Ⅲ类水、Ⅱ类水,它是不可能的。有利有弊。同时它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和藻型化有关。[10:21]

    [那中元]:大家知道,蓝藻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刚才武经理讲了太湖污染。真正的蓝藻污染最严重实际上是滇池。滇池被温总理称为“三湖治理的难点”。它除了城市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地理关系以外,它是蓝藻最严重的。这个地方就是滇池,我们今年昆明市王副市长在新闻上讲,当年他丢一个石头下去不会沉到这个地方,现在已经到这个地方。一会儿我再介绍。[10:22]

    [那中元]:蓝藻之所以和水葫芦的关系密切,普通水葫芦虽然有一定的抑制蓝藻作用,但是它的抑制作用是相当有限,而水葫芦在净水条件和高二氧化碳条件下,生长速度非常快。刚好普通水葫芦就制造了一个相对净水条件和相对增多水体二氧化碳条件这样的环境,就可以使蓝藻快速爆发。[10:26]

    [那中元]:1985 年,prine和viessent在在实验室研究发现,蓝藻可以在90天到120天内吃死普通水葫芦。我们江苏省农科院的研究也发现,在蓝藻快速生长的8 月份,普通水葫芦上面的蓝藻是对照空中水域当中的12.5倍到687.5倍。这样的出生蓝藻的速度就造成了什么后果呢?就造成了蓝藻快速吃死普通水葫芦。 2007年在云南滇池的100多亩的普通水葫芦被蓝藻吃死。2011年人工种植的普通水葫芦又发生了被蓝藻吃死的事件。这个是在昆明滇池海埂公园,有十亩封闭水域,8月中旬,就是蓝藻吃死普通水葫芦,非常臭,游客非常不满。你看这个蓝藻污染有多重(图)。由于蓝藻是相对静止条件下利于丰长,越是在封闭水域,蓝藻长得越快,这是8月中旬,普通水葫芦被蓝藻吃死。[10:27]

    [那中元]:在开放水域,也是今年,就在龙门村索道下面,普通水葫芦,10月中旬才开始被大规模的吃死。大家可以看到,把吃死的拿下来一看,它的根系全是五公分左右,几乎是干掉的蓝藻,就是蓝藻厚度极厚,蓝藻把普通水葫芦都吃死了,这些根系全是吃死的蓝藻,没有办法净化,已经被蓝藻吃死了。[10:27]

    [主持人]:普通的水葫芦不但不能治理蓝藻这样的污染现象,反而会被蓝藻吃死。[10:27]

    [那中元]:是的。所以,蓝藻污染的治理,水污染治理就是世界的难题,蓝藻污染的治理就是世界难题的难题。过去那么多年,大家治理水污染,国外治理水污染,差不多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到现在为止一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不破坏生态条件的情况下对蓝藻有效治好。[10:28]

    [主持人]:刚才我们说的是普通的水葫芦,那教授之前一直从事于紫根水葫芦的研究,紫根水葫芦和刚才我们所说的普通水葫芦有什么样的不同呢?咱们的紫根水葫芦的安全性能怎么样?[10:28]

    [那中元]:紫根水葫芦和普通水葫芦最大的不一样,是从三个方面。首先是它的形态特征,它是大根系,根毛是又粗又多,柄很短,叶很小,就是大根系、短柄、小叶的外形特征。这样的外形特征首先不会因为遮光对水体造成第一次的不利条件。最重要的是它的净化功能和普通水葫芦有重大的区别。普通水葫芦是靠快速生长吸收转化污染物,而紫根水葫芦靠的不是快速生长,它靠的是根面效应,它的根很多,这是一个特点。[10:29]

    [那中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点,根面效应就是它根上的多种菌类和微生物的量。据江苏省卫生所研究,紫根水葫芦新根和25天以后的根相比,微生物量或者细菌量可以增多250倍到1500倍。这个就是它的第一个重要的不一样的地方。[10:30]

    [那中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紫根水葫芦是靠抗逆高光效能的特殊机理机制来维持根系庞大的生长和根供给这些菌类、微生物的生长,这样它净化水的作用机理就是靠根面效应的这些菌类和微生物的快速活跃的生长、替换、吸收转化为主,而不是靠生长为主。这样一来,它就在几乎是相当大的范围内,它能够造成本身每一处水葫芦就是一个微生态系统的演替,相对面积的紫根水葫芦就造成了小生态系统的演替,这样生态系统的演替就可以把本来生态系统演替的蓝藻能够迅速地产生替代,它这个替代过程还有一个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它根多了,相对又是抗逆高光效能的机制,相对分泌的化感物质,简体比,就比普通的多得多,对蓝藻有一定的抑制性。更重要的是紫根水葫芦能够把蓝藻迅速吸附在它的根上,在根上,就是在最高的吸附梯度浓度比的优势条件下,迅速将蓝藻被抑制、被降解,然后把细菌降解掉。所以它净化蓝藻的速度非常快。[10:33]

    [那中元]:无论是在比较轻的,就是蓝藻1-2亿,总当10到15的条件下,还是在蓝藻含量达到生物量,每升达到178亿这样一个不得了的。就是刚才我们看这个图片这样的污染情况下,它都能够对水质可以很好的净化。大家可以看,这个是我们2009年在西华湿地,通过14天的净化,这个是净化的水,这个是滇池的水,就是用沙包隔起来的,非常明显。2009年,这个是我们在航空疗养院进行的,全部是蓝藻,很厚,污染。这个是治理后的效果,治理后这个水已经清澈见底,这个水经过有关监测部门监测,已经达到国家地表Ⅱ类水的优质水,Ⅱ类水可以饮用了。效果非常明显。它的能见度可以达到什么呢?我们在十米以外,用透明度耙放在水下面,最深的这个地方是有三米,放到三米的地方,在十米以外还能看到这个透明度耙,透明度耙本来应该是近距离看的,我们十米以外都可以看到见透明度耙。这样的条件就说水的能见度、透明度已经远远超过三米,达到四米五米以上了。[10:38]

    [那中元]:效果非常的明显。这个是金建民院士,还有北京市吴副市长他们来视察指导工作,非常高兴,他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0:41]

    [那中元]:刚才我们还提到一个,就是178亿的蓝藻污染,我们王副市长丢了石头下去不会污染的那个。大家看,整体的情况,治理前确实厚厚的蓝藻,这是外海,就是今年种普通水葫芦被蓝藻吃死的地方。治理前是这个样子,经过我们14天的治理,已经没有蓝藻了。水还达不到优质,但是蓝藻已经没有了。所以,无论是在比较清的每升含一两亿蓝藻,还是高达178亿的蓝藻,用我们紫根水葫芦正确的治理方法,一般就是四到二十天就可以去除蓝藻,效果达到99%以上。[10:42]

    [主持人]:速度非常快,说明紫根水葫芦除污能力非常强。[10:42]

    [那中元]:同样今年我们还有一个国家863课题,还有一个是海埂公园,这是污染最重的,治理前是这样,开始我们投紫根水葫芦进行治理,治理以后大家可以看到,清澈见底。这个清澈见底有两个意义:一个是过去都是蓝藻,从来也没有看到水下十公分以下是什么东西,被蓝藻全部污染了,冬季没有蓝藻,十公分以下也是什么也看不见。水清澈见底了以后,我们就看到下面都是竹花,武总也去看过,这些竹花就是当年人工种植的停水植物,由于停水植物被蓝藻吃掉以后,余下的根。蓝藻不但能迅速地将沉水植物基本消灭掉,还能把浮水植物,包括生命力最强的普通水葫芦吃死掉,就连人工种植的沉水植物都可以大量的都被吃死。就说明蓝藻的厉害性,也说明我们治理的成效性。这个是两个都可以看得到的东西。效果非常显著。还有其他地方治理的我暂时不介绍了。[10:43]

    [那中元]:过去普通水葫芦有一个生态安全性,它的生态安全性就是造成生态不平衡,甚至二次污染造成生态无害。它造成的可见的情况就是,比如少鱼、少虾。植物都生存不下去,动物怎么生存。紫根水葫芦治理以后,水迅速变清,这是没有问题了,蓝藻退去了,富营养物迅速减少,能够迅速达到Ⅲ类水,一般一个月左右,一般蓝藻污染就可以达到Ⅲ类水。三个月左右就可以达到Ⅱ类水。这是任何技术,全世界绝对达不到的。我们现在在封闭水域都是做的,封闭水域刚好是普通水葫芦除死蓝藻污染的地方。[10:43]

    [那中元]:治理以后怎么样?它的生态恢复了了没有?生态维持性怎么样?这也是刚才说的生态安全问题。我们2009年治理过的西华湿地,这是2000年12月,当时中国环境科学院、中国环境部和新西兰环境部的专家到这个地方现场来指导工作。这个是新西兰的环保部部长,这是新西兰的专家,很有兴趣的就用这个瓢,就在紫根水葫芦的根下舀,每一舀都有小虾小鱼,说明水质已经进入良循环了,这是一个。[10:44]

    [那中元]:如果这个是特殊案例的话,大家请看这是2011年我们治理的航空疗养院的情况,这张照片是中国环境报的蒋记者,他自己用瓢在紫根水葫芦下面往下一舀有八只小虾。普通水葫芦,他同样用瓢去舀,舀起来的还是污染。这个说明什么?紫根水葫芦不但能净化水,由于它是生态系统的迅速改善,由于净水机制不一样,所以它能够迅速地用替代性的良循环,微良循环或者小系统的良循环,它已经能够建立了,所以它的水没有污染。这个是我们实验室里面已经养了四年的鱼了,这里面有鱼、有虾,虾米看不见,但是大家可以看得见,下面这个是一个蚌壳,这个蚌壳生长得非常好,因为水是清澈见底的。水有折射性,水越清看得越浅,但实际上并不浅。所以,蚌壳清清楚楚的,可以看得很清楚。[10:46]

    [那中元]:紫根水葫芦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这个就是今年我们在航空疗养院这个地方,今年2月12号去照的一个照片,我们题名为“冬去春来迎新年,茁壮紫根迎激波”。为什么呢?表面枯了的水葫芦现在开始返绿了,因为已经过去五年了,这个水葫芦的根有多大,长得有多好,旁边浮在水面上的根更大更好,但是说明它没有沉下去,我们没有重点照,你看这个沉下去的一株有多大的根系。[10:49]

    [主持人]:很大很大。[10:49]

    [那中元]:对。并且治理后有可持续性。就是刚才王副市长丢个石头不会沉的污染程度,经过一年治理后,这个水清澈见底。包括今年,就是刚才我们大家看到,普通水葫芦一根之隔种了以后被蓝藻吃死,同样在这个点,我们治理的池里面已经两年多了,打起来的水仍然是清澈见底。就是说它的治理,一个是可持续维护,还有一个它是良循环发展。我们过去污染治理,最大的弱点就是有什么就想去治理那个地方,结果污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深层的关系,如果找不到这个关系,也不可能维持。一旦治理了进入一个生态良循环就有一个很强的治理能力。很强的治理能力就能够维持。特别是如果在我们净化好以后,对水质能见度非常高的时候,如果能让沉水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迅速恢复或者人工种植迅速恢复,它就可以保持一个更高的更好的自净机制。一旦进入自净良循环以后,我们水污染治理就达到了一个坚定的目标。回到刚才我们说的那个话题,三湖能不能治好?能。就是通过生态系统的短时间的替代性的治理,再加上最后的生态植被恢复以后良循环的自净能力,三湖不但可以治好,而且可以达到三类水,核心地区甚至更高,甚至可以恢复二类水,可以饮用。比如以滇池为例,我们现在因为干旱,严重的要采取非常严格的限水措施,可是我们滇池就是摆着十亿立方的水,没有办法用,它是污染水,如果滇池治理达到三类,核心地区达到二类,因为自产水每年三到四个亿,这三到四个亿如果我们能够使它没有污染了,就达到二类了,滇池的二类水,我们每年可以用三到四个亿。至少在生产生活的用水方面,昆明市的压力就不像现在这么紧迫了。[10:50]

    [主持人]:紫根水葫芦是从一个水污染治理良性发展的角度来治污的,也是一个可持续性治污的过程,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理过程。现在在南方紫根水葫芦基本上已经推广开了,在北方,我知道武总一直从事于城市污水的治理过程,也是采用紫根水葫芦在温榆河段基本上都用了紫根水葫芦排污。从您利用紫根水葫芦治污的经验过程,来和网友分享一下您的心得?[10:50]

    [武学军]:我们也是从城市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公司,在我们治理的过程中,我们也主要想试图通过生态恢复的手段来解决。但是我们解决的过程中我们就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好不容易对一块水域通过了各种的工程技术手段,你把它的生态系统恢复起来了,但是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它很脆弱。可能一场大暴雨,或者它的污染源,在城市里面,我们这样的一个小区,它的绿地的浇水,可能都会使这个生态系统维持不住,我们前几年做这一行的时候,有行业专家劝我们这一行太难搞了,你们最好做点别的行业。但是我们觉得作为环境、环保,我们还是想在这方面做点工作。我们一直很关注国家这方面水治理方面的核心技术的突破。当我在一个会议上接触到那所长发明的紫根水葫芦,我真是眼前一亮,为什么?紫根水葫芦所具备的高的氮磷的吸收效率,同时它能够大的降污染的能力,恰恰正是我们在解决这个城市水体生态修复过程中,非常好的一种先锋植物。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水体的污染负荷,尤其在城市里面,刚才那所长讲了三大湖泊的负荷,其实在城市里面,他们的污染负荷依然很高。关键就是生态系统恢复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这个紫根水葫芦恰恰为生态恢复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去年在温榆河治理,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10:51]

    [武学军]:温榆河是唯一在北京市发源的一条河流,但是由于周边的农业,包括工业发展,它的整个的周边的洁污状况不是很好,整个河水,我们可以看到,我也拿了一个照片,整个河水处于一种严重富营养和,但是水质是超劣五类的状况,我们选择这样一个河道,我们是在去年的8月份,我们是在一个温榆河上游的支流里做了一段,这就是我们试验区,这是试验区的上游,一桥之隔,上游来的黑臭的污水,经过试验区以后,到试验区的末端,可以看到整体水的颜色,水已经变清了。之后水下的水生动物,比如小虾,水生动物有了很大的恢复,同时水中的容氧量也提高了,也就是说不仅从水质本身,从水的生态恢复来说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紫根水葫芦在北方地区,特别是解决一些黑臭河道这些方面有它很大的作用。[10:52]

    [武学军]:同时,作为城市,尤其以北京来讲,一个是水污染问题,还有缺水问题。咱们北京鼓励提倡使用中水,我们知道中水其实从富营养角度来看,中水一挤压一排放的话,也得在15毫升。无论是作为地下水的回灌用还是景观用水,还是极易于爆发藻化的,紫根水葫芦之所以引用到北方,用到城市的水质方面,可以利用它的高比速率的功能,我们可以在城市围水的深度净化,以及城市包括一些河道,一些地表水的深度净化方面起到先锋植物的作用。因为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首创,也是非常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10:53]

    [主持人]:可以说在城市治理污水的过程当中,紫根水葫芦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对于农村而言,他们的污水处理厂,如果要想建多个的话,可能比较麻烦,地区比较分散。咱们紫根水葫芦是不是可以引入到农村的污水治理当中,对中国水资源的一些解决、利用还需要哪些支持,请那教授再给我们解释一下?[10:53]

    [那中元]:农村本身有大量的沟、塘,现在都是闲置的。这些大量的沟、塘如果种紫根水葫芦就不需要另外开塘。这样它实际上就是最简单的用生态恢复的办法解决了农村的污染。并且这个生态一旦恢复了以后,就可以在过去废弃的,原来有鱼有虾的生态系统重新有鱼有虾,还可以人工养鱼、养虾、养蟹。紫根水葫芦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本身有生态良性分析,很多养殖业需要有一个覆盖面,造成安全的环境,它刚好可以优势互补,特别是在农村,种植了以后,城市要集中处理还有点麻烦,农村就地打捞、就地利用。比如可以做生态养殖的饲料,喂猪、喂鹅都是很好的。甚至做奶牛饲养也是很好的。刚好到11月、12月是饲料青黄不接的时候,这时候它是很好的替补。[10:54]

    [主持人]:那教授从多层次的水循环的辩证角度来解决农村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您对这个多层次水循环的利用还有怎样独特的见解呢?[10:54]

    [那中元]:中国要解决水资源的难题,其中有两个途径:首先攻克水质性缺水,这是最大的节流和部分开源,还有一个是解决中国的资源性缺水难题,这个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是相对可以解决的。但是,它首先有一个大的理念要重新来认识。就是说解决中国水资源难题首先就是必须理解像刚才主持人说的,水循环的多层次辩证关系和勇于开创实践的高效问题。我们必须把这个退缩战略、饮鸠止渴与能动战略的可持续良循环性的关系,面源与内源的关系,内源与藻型变底泥“库”效应为“源”效应恶性循环关系;水质性缺水造成的水资源困难与内源源头快速治好关系,重金属污染治表与治本的关系,资源性缺水的有效开源与诱导调控“抗逆高光效”源头治理面源污染和抗逆就地蓄涝关系,抗逆高产新良种与新理念良法关系。如果我们从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层次来理解认识这个多层次的多系统的良性观,然后用有效的科技手段来解决它,那么中国就可以从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这个困境当中走出来,真正走向一个中国的多系统良循环的水资源和水污染的最大矛盾的有效解决。[10:56]

    [主持人]:看来哲学生活不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同时也存在于科技发展当中,尤其是我们水污染治理,更要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来对它进行一个辩证的关系,然后再加以利用。非常感谢那教授和武总今天做客人民网访谈直播间,本期访谈栏目就到此结束了,非常感谢两位。谢谢大家。各位网友再见![10:56]

Copyright @ 2014-2024 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海源北路丽阳星城99号  邮编:650000     电话:0871-68323648 、68323744   传真:0871-68322277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
Yunnan Eco-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