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根水葫芦在滇池开放性水域示范成功 示范区水质由六类变三类 “以前水面上全是蓝藻臭气熏天 几个月后蓝藻就没了 水也清了” “以前这里的水面上全是蓝藻,臭气熏天,才几个月蓝藻就没了,水清了,也没有臭味了。”站在滇池晖湾紫根水葫芦净化水体示范区水边,在晖湾附近住了几十年的村民春光勤兴奋地说道。作为我省生态农业研究所首块大规模紫根水葫芦开放性水域示范区,滇池晖湾和小石墙的蓝藻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昨日上午,在考察了示范区的治理成果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表示:“在治理湖泊富营养化工作中,紫根水葫芦是核心化技术。” 根比普通水葫芦多20倍 不易腐烂可去除蓝藻 今年6月,滇池晖湾和小石墙紫根水葫芦净化水体示范区建立,每个示范区均有1000亩。“这是紫根水葫芦首次大规模地在开放性水域进行投放。”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那中元说。 据那中元介绍,紫根水葫芦是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的水葫芦改良品种,比普通水葫芦的根多了近20倍,且不易腐烂,对水中蓝藻、氮、磷具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叶子比普通水葫芦小,可有效增加溶解氧、透明度、微生物反硝化菌、氨化菌,明显降低异养菌,同时对砷、铅、镉和铜有明显的吸附作用,还有生物能源和高效吸附剂等二次利用价值。 “建立紫根水葫芦示范区前,滇池晖湾的水质是六类水。”那中元说,滇池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西北岸,总面积约3.5万亩,晖湾和小石墙便在此范围内,“如今,滇池晖湾示范区的水质达到了三类,翻开水里的石块或泥土,还经常能看到很多小鱼。”记者在示范区看到,靠近岸边的水清澈见底,且没有异味,水面上覆盖着大片紫根水葫芦,有的还开出了紫色花朵。 省外也青睐紫根水葫芦 开始销往江苏北京贵州 早在今年1月,“紫根水葫芦净化水体综合技术”便通过了国家环保部的鉴定。在开放性水域示范区试验成功后,昨日,紫根水葫芦再次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肯定,其还有转化为生物能源的功能,可“免打捞”。 国家环境保护部生态司生安处处长王捷表示:“滇池的富营养化情况非常严重,如今,紫根水葫芦在开放性水域试验取得明显效果,说明采取适当方式,紫根水葫芦在开放性水域中同样有效。” “紫根水葫芦作为水葫芦的改良品种,可作为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核心技术。”金鉴明表示,相比物理或化学治污,紫根水葫芦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试验表明,投放紫根水葫芦6-7天后,它可吸附水体中60%—70%的氮和磷,总氮总磷量有明显下降。金鉴明认为,紫根水葫芦在技术推广方面很有前途,不仅可以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其叶子还可资源再生:“目前,江苏太湖和北京都有采用这种方式治理湖泊污染。” 那中元表示,紫根水葫芦也得到了省外湖泊治理部门的认可,目前已开始销往江苏、北京和贵州。 生活新报 记者 李俊佳 文/图 2013年9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