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根水葫芦净化水体效果明显——滇池外海示范区核心区域水质已达到Ⅲ类(中国环境报/蒋朝晖)发表时间:2013-09-26 12:15 中国环境报讯 实施净化水体示范工程 在滇池外海晖湾紫根水葫芦净化水体示范区,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那中元向大家介绍,紫根水葫芦是由普通水葫芦经生物诱导调控形成的。改良后的紫根水葫芦叶小根长,根系长约0.7米~1米,最大优点在于抑制叶柄生长,阳光能从缝隙间照射入水中,促使其根须茁壮生长,并能快速吸附蓝藻,同时抑制其生长,最终使其消亡,使水体变清。 据了解,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于2009年8月在滇池西华村进行紫根水葫芦治理蓝藻试验,仅20天后,蓝藻削减率高达99%。经过治理,试验区原劣Ⅴ类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总氮已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并持续保持优良水质。2010年,科技部将紫根水葫芦净化滇池水污染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这一项目已于2013年顺利通过验收。 近年来,紫根水葫芦治理蓝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践。截至2013年9月,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已先后在北京温榆河、团结渠,江苏太湖,贵州盐津湖,云南滇池、星云湖、异龙湖等地,实施紫根水葫芦净化水体示范工程,总面积达7000亩。 2013年,昆明市政府安排利用这一技术在滇池外海的开放性水域种植紫根水葫芦示范面积2000亩,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于6月完成了紫根水葫芦圈养。 吸附重金属、消除氨氮,治理湖泊富营养化 那中元说,监测机构数据表明,短短3个月,滇池外海晖湾和小石墙湾紫根水葫芦种植示范区核心区的水质已由劣Ⅴ类水质提升到Ⅲ类。 “这里的滇池水变得这么清,一定要喝几口。”看到自己的科研取得明显成效,站在水边的那中元激动万分,挽起袖子,弯腰几次掬起滇池水喝了下去。旁边另一位专家也情不自禁地喝了几口。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组认为,紫根水葫芦净化水体综合技术在开放性水域种植示范取得了较好效果。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保护部顾问金鉴明拿起一株刚从滇池里拔起的紫根水葫芦对大家说:“紫根水葫芦在治理湖泊的时候,对吸附重金属和消除氨氮有很大的作用,这在治理湖泊的富营养化方面起到了核心技术的作用,应该总结经验,在更多的地方推广种植。” |